首页

踩踏之家优美

时间:2025-05-25 16:47:13 作者:雨后转晴别大意!关键时刻“挪床”能保命 浏览量:56660

昨日(5月24日)

南方的强降雨过程进入尾声

范围收缩到华南一带

强度也有所减弱

预计本周末

除广西、广东、云南等地部分地区

有中到大雨或暴雨外

全国整体天气将趋于平静

5月25日至26日

江南及其以北大部地区

雨水较少

不过

暴雨停歇不等于风险解除

雨后三天

仍是地质灾害高发期

请注意做好防范措施

雨后致灾 夺人性命

  雨后作业遇难

  2024年6月3日,广西河池市天峨县更新乡东瓦村大坳屯,因雨后塌方堵住排水沟导致雨水流入屋内,胡某在疏通排水沟作业时被泥土掩埋遇难

  私自返家被埋

  2020年8月21日,受连续强降雨影响,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富泉镇中海村6组突发山体滑坡,造成7人死亡2人失联。据悉,事发前当地组织过撤离,9名被埋人员系入夜后私自返回家中

  为什么地质灾害有滞后性?

  地质灾害不仅在下雨时容易发生,还具有滞后性。

  雨停后,山坡上部饱和土体形成的地下水顺着山坡向下渗透汇集,山坡下部岩土体处于超饱和状态,在重力作用下极易失稳发生滑坡、崩塌。

  此外,在重力的作用下或雨后边坡处于极限稳定状态时,遇加压、震动、挖掘等人为不合理扰动,山体易失稳发生滑坡、崩塌。

  高发时段与区域

  时间:降雨结束后3天内风险最高,尤其是首次晴天或再次降雨时。

  地点:山区、河谷、高陡边坡、临崖临水路段、人工切坡建房区域等。

山区居民避险

应从细节入手

  对于山区居民来说,根据当地政府的地质灾害预警,在危险发生前及时转移,是确保安全的前提。另外,从细节处科学防范灾害,也能减轻灾害带来的伤害。

  湖南、江苏等地在汛期开展的“挪床行动”,就有效地避免了人员伤亡。

  “挪床行动”又称为“住前不住后,住上不住下、住高不住低”避险法,通常是指在地质灾害易发生地区生活的群众,下雨时要从楼下搬到楼上住,从靠近山体的后屋搬到离山体较远的前屋住,对家中床铺位置进行调整。这样即使有小的崩塌,滑下来后也不会被伤到。

  2024年5月5日,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甘溪滩镇发生一起山体滑坡险情,石块冲破墙体及窗户涌入房内,皮姓夫妻二人由于听取巡查人员建议,提前搬至离山体较远的前屋居住,最终成功避险

  泥石流、山体滑坡

  来袭如何应对?

  1. 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,一旦遭遇大雨、暴雨,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,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、停留。

  2. 泥石流、山体滑坡袭来,不要顺着河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,应向与洪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爬

  3. 若陷进沙流,别呼救,泥沙会堵住嘴。抱紧大的物体别撒手,再向岸边移动。

  4. 当无法继续逃离时,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

  此外,灾害发生后,如已撤出危险区,千万不要随意返回家中收拾物品或查看情况,避免二次遇险

国家应急广播提醒

地质灾害隐蔽性强

即使天气转晴

隐患仍可能持续数日

雨后恢复生产生活时

尤其要注意安全

提高警惕避免侥幸心理

27日至29日

南方将迎新一轮降雨

请关注临近预警预报信息

避免前往地质灾害易发区域

  来源:国家应急广播综合中国应急管理、央视新闻客户端、广西自然资源、@中国天气

  (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白露:露从今夜白 肺宜自此养

“南侨机工不该忘、不能忘。”林少川奔波半生,勾勒着他们的身影,“我每一次到滇缅公路都会默默向机工们致敬。想到他们中有些人还躺在江底,我的眼泪都会流出来。”

方硕等北汽5将遭停赛罚款,CBA未对刘铮犯规给出解释

近年来,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参保扩面提质,温州市鹿城区医保部门加强部门联动,通过教育局精准排摸未参保人群进行点对点提醒;当地还以辖区24个基层公立卫生院门口大厅、防疫接种室、婚检服务站、准生证领取办理点为阵地,联合税务部门发动全民参保集中宣传、短信批扣温馨告知。

河北承德:“双节”假期文旅市场火爆

“‘一日能看千台戏,三天能听万卷书’,我们通过3D建模、空间定位等技术,将马街书会每年最盛大的场景装入AR虚拟环境中,为观众带来曲艺欣赏等沉浸式交互体验。”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和智能设计实验室成员程伟说,他们试图打造“永不落幕的马街书会”。

劳动者的荣光:克难奋进 传递希望

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为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,相关部门和地方发布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,推出一批文化内涵丰富、艺术水平精湛、叫好又叫座的旅游演艺精品项目,提供更多适合家庭出游的特色旅游产品。

新能源机车引领交通领域绿色转型

航旅纵横行业发展总监赵楠表示,从民航旅客量来看,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,旅客出行需求均呈现增长态势,特别是“春节”“五一”等假日期间,旅游、探亲需求叠加释放。航空公司不断加大运力投入,拓展和丰富航线网络覆盖。在中国民航局以及航空公司、机场、空管等各运行保障主体的共同努力下,民航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,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航空出行需求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